文交所挂牌产品拍卖是个两难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 杨丽花 已经开张的文交所中,除了湖南和陕西的文交所清退了已发售的产品,其他已经开始交易的天津、泰山、汉唐等文交所,甚至国38号文下发时还没有开始交易一些文交所则很不顺心,正在发行的艺术品怎么处理是个难题。
针对泰山、汉唐等文交所,投资者连续发动了几次维权行动。有投资者“游行抗议”的,也有“赖着不走的”对文交所“软磨硬泡”的,虽然文交所都表示要妥善处理,但是
到底如何处理艺术品份额,要拿出一个可行且各方都满意的方案非常困难。
按照国38号文规定,艺术品份额的类证券化交易行不通,如果清盘的话,有3种价格可以退还给投资者,分别是现在的市值、成本价、发行价。 如果按市值(二级市场上艺术品份额的价格)计算是最令投资者满意的一种方案,皆大欢喜。而其最大的问题是除了钱外(必须要有人为此巨额埋单),更有可能对其他方面带来示范效应。一旦有文交所率先按市值清退给投资者,那么其他的文交所以后的决策都可能要以此为参照,势必遭到业内的“愤恨”。另一个负面的影响则是助长了投机气焰。未来一旦再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推出的时候,投资者可以不计损失,一味追高,在“博傻”投机中有恃无恐。
按成本价或发行价回购的话,虽然是可以解决第三方“埋单”的压力,但恐怕不会得到多数投资者的认同。那些低位买入的投资者不满意,原来赚的钱没办法拿走;亏损的人再没有翻盘的机会。并且现在的二级市场价格几乎都高于发行价,投资者也很难同意按发行价回购。
除了回购外,还能转由艺术品基金公司(或境外文交所)运营,或是拿到拍卖市场上拍卖,但后者比较“凶险”。无论是原艺术品持有人、保荐商,甚至文交所本身恐怕都难有拍卖上市艺术品的勇气,尤其是那些原来产权关系不甚明晰、漫天溢价的产品。据业内人士估计,只要在拍卖市场上拍卖的价格能和发行价持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更不要希望和二级市场上的价格有可比性。
曾经有一些艺术品持有人和保荐商信誓旦旦地宣称艺术品是折价发行,物超所值,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几个月内升值价值已经显现。但是随着投资者维权活动的愈演愈烈,谈到是否有可能回购已发行交易艺术品份额的问题时,则又开始避而不谈,转谈“契约精神”。 目前所发生的艺术品投资者维权活动本质上是一次对文交所运营是否公正公平的信用考验。现今在文交所上市的艺术品,只要文交所、原艺术品持有人、保荐商向投资者倡议拿到拍卖市场上拍卖,有不关联第三方愿意在发行价和现有市值之间购买的话,或许可以转变投资者对文交所的态度,否则质疑声只会有增无减。
相关专题:国务院发文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