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央行先后与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在央行与泰国银行签署了700亿元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先后与13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相关协议,总规模达到1.2912万亿元人民币。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在曼谷签署了中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3200亿泰铢,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业界专家指出,在新兴市场汇率和利率都有波动的情况下,开展货币互换对泰国来说好处是比较突出的,因为泰国的宏观经济稳定性和中国比不在一个层次上,通过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能够提高泰铢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同时,货币互换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至此,金融危机以来,央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13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人民币国际化顺应市场需求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客观存在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客观存在。官方提的是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描述,全球都看到了人民币的坚挺和中国经济的成长,很多人希望持有人民币,希望用人民币来结算。同时,人民币投资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谁持有了人民币,也希望有渠道能让它保值和增值,这是客观的经济需求。因此,官方说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其实就是监管当局顺应实体经济需求而采取的动作。
利率、汇率市场化需要量变积累。有人说要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最后一步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上是这样的先后逻辑,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利率市场化推动汇率的灵活性,汇率灵活后,结算和投资需求就出来了,监管就应当一步一步顺应这个需求,最后可能就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现。我们现在已能够在银行间市场投资债券,外商可用人民币投资,境外合资投资者可以拿人民币到境内做证券投资,这已经是量的积累,最后才是质的实现。改革有一个逻辑顺序,但是这个顺序在实践当中是一个交叉形成的过程。现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各方面市场化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机,全球单向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贬值预期都出现的时候,恰恰是市场化推进最好时机。
第三要发挥深港联合的优势。我不喜欢讨论哪个城市能成为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是封的,是你的服务好了,大家都到你这儿来做买卖。我望港深能珍惜“南北城”的优势,香港在国际金融的制度上有优势,深圳如果是提供中后台服务,并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深圳一定有很大的潜力。香港太小,香港已经憋得没地方长了,那么深港两地联合在一起的话,其实就可以为国际金融中心打好基础。 (深圳特区报记者谭德波)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
港深金融合作大有可为
香港现已成为全球人民币业务重要平台。从目前数据来看,香港已发展成为支持全球各地开展人民币业务的一个金融平台。贸易结算方面,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展开,香港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之后,经香港银行办理的贸易快速增长,去年下半年每月结算量平均571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增加到1300亿元,第三季度已达到平均每月1750亿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则达到15000亿元。
融资方面,发债机构类别越来越多元化,今年以来有84家机构在香港发行了104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除中国财政部,内地金融机构和香港本地企业以外,28家跨国企业和海外金融机构,都相继利用香港平台成功发行了人民币债券。未来,全球企业的人民币融资需求,不论是通过发债还是银行贷款都将会大大增加。
目前,香港银行企业客户有4400亿元人民币存款,其中18%是海外企业存款,表示香港银行提供的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并不局限于以香港为基础,而是面向全球。
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港深合作大有可为。深圳和香港是共同生活圈,是南北城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港深两地的银行可以继续推动企业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并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金融服务业将会是前海发展的重要支柱,需要担当更多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功能。前海应当“先行先试”,只要能发挥好前海的作用,通过前海巩固和优化深港作为中国贸易企业和资金进出的枢纽的作用。
●香港联交所总裁李小加:
人民币国际化是“养儿防老”
打个比喻,美国经济下滑,但为什么还这么牛?就是因为有美元,全世界都出事,但大家到最后还想持有美元。美元是美国的儿子,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养儿子的问题,儿子一定是该养的时候就得养了,养了以后,将来可以给我们养老。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政府要去推动,是市场力量已经孕育出来,说得形象点就是该生了,需要给个准生证。
把人民币国际化比作养儿子,那么香港就是搞幼儿园。要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让他慢慢地长起来。在香港,只要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多,人民币在那儿呆得越来越久,逐渐的生态环境起来以后,人民币就变成了永久居民。就目前人民币形势看,以前是贸易顺差,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有逆差了。同时,人民币现在有升值预期,也开始有贬值预期了,这些现象都说明变化非常大。在这些复杂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不能太保守,也不能太激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国家真困难了,资本项目下有风险,国际化就可以缓一缓,但绝对不能停。
●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
前海争取设立要素交易平台
15平方公里的前海在国家开发区里是非常非常小的一小块,前海要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就要走自己的特色。前海15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会拿出将近5平方公里来打造金融,争取在这里建设创新型金融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
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也希望在这里能有一些创新的内容,在这里先行先试,能走得快一点。还有一个是人才政策,大家非常关心人才政策,其实前海正在探讨和争取优惠的人才政策,包括解决来前海的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以及华裔人士便捷通关、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的问题。金融方面,前海争取设立创新型的金融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很多文章。
前海金融业发展规划有三个重点,第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目前在政策支持方面已经给国务院报了六方面13条,正在沟通、争取;第二个重点是要通过前海来稳步推进深港的资本市场合作;第三块就是打造国际再保险的交易中心,推进保险创新发展实验区。
目前,前海在项目引进方面成效显著,意向入驻企业资料库里已经收集了174家世界知名企业,意向签约41家,今年至少有10家正式入驻前海。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行长张建军:
希望人民币计价的港股早日面市
深圳积极参与了人民币走出去的每一步,并且发挥了排头兵的重要作用。截至今年11月末,深圳市有47家银行开办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业务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2200家,涵盖了52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到11月,全市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占全国的15%,位居前列。
跨境人民币业务为深圳的发展带来显著效益。从企业来看,为企业带来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规避了风险。对金融业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为深圳金融注入了新的动力,深港金融合作的深度、广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今年8月17日,国家领导人在访港期间宣布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特别指出大力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的建设,这为深圳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建议深圳以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为着力点,利用好创新发展的政策、优势,以积极的态度、稳妥的措施,率先推出具有引领性的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如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市场。同时,如果香港能够尽快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这将对香港人民币本地市场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要把人民币留在香港,要使香港人民币市场能够规模化,并且交易活跃,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更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乐见人民币计价的香港股票早日面市。
●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
切实推动人民币跨境金融业务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三点呼吁:一是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便利化。希望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的试点范围扩大到深圳的全体企业,而且按照相关的规定享受出口退税。要进一步简化相关程序,允许商业银行先为企业办理结算,事后集中进行真实性的审核;尽快实现深港两地银行间的全面对接,搭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全球清算平台,从而吸引境外金融机构来开立人民币账户。
二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包括开展跨境贷款业务;开展人民币QDII的试点,允许深圳银行的高端客户用人民币购买香港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人民币产品;允许深圳金融机构开展衍生品交易,提供更多套期保值和对冲风险的工具。
三是在深圳前海争取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验权,放宽外商使用人民币前往前海直接投资的审批条件,提高审批效率。探索制定区域内金融机构扩大非居民人民币业务的试点方案,通过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机构做投资理财服务等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香港6000亿人民币可做国内PE
香港人民币资金多了、回流多了以后,会希望依托本土的巨大市场,现在的6000亿元人民币为什么不可以回流到国内债券市场,为什么不能做一些国内的PE呢?按银监会要求,国内银行资本金补充马上要按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实施,对资本金的要求更高了。怎么样来补充呢?
或许香港的金融创新灵活性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香港发展人民币补充资本金工具,这在国内做起来难度很大,而在香港可能可行性和启动阶段的难度更小一些。
有消息称日本准备购买中国一百亿美元、人民币计价国债,我认为在一国货币国际化推动国内市场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海外的本国货币多了就会回流,承载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国际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能割裂开来看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其实也是一样的。(深圳特区报记者田然)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建立人民币
体外循环机制
离岸市场本身两种机制的选择,一个是回流机制,比如财政部发债把钱拿回去,如果是回流机制搞得太厉害,就可能出现香港的人民币流通性不足的问题。还有一个机制是体外循环,比如用人民币贷款给非洲,买中国的设备,支付中国建筑公司等。
人民币国际化还要考虑通过什么渠道输出人民币,一是贸易渠道,主要通过中国买国外产品,支付人民币,人民币沉淀在香港形成了离岸市场。目前,人民币贸易结算占中国对外贸易结算比例接近10%,日本的高点是40%,以日本为参照物,人民币还有四到五倍的空间。但仅靠贸易输出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会非常有限,应当开放资本项,让全球获得足够量的人民币。按照美元国际化经验,在资本项开放的情况下,非居民持有本地资产可达到85%的GDP,按照现在的中国的GDP来计算,可达30万亿。
三五年后,资本市场走向开放,目前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模式会改变。目前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中银香港这样的清算行渠道,另外是代理行的模式。清算行模式不光提供了清算支付的功能,还提供了其他特殊的在资本市场管制下的功能,一是人民币回流机制,二是为香港提供一定的人民币流动性。但假设五年之后资本项开放,香港离岸市场的规模和交易量变得非常巨大,这两个功能都不需要。现在,已经接近这种海量的需求了,因此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模式需要做出创新和改变。(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