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 2011年年初,在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一轮“物价冲击波”席卷而来——以农产品(000061)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上年涨幅突破3%后一路攀升。与此同时,各地商品房价格也似脱缰野马过快上涨。物价和房价双双居高不下,加大了城乡居民生活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果断提出,要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一年来,“为稳定物价,中央出台了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回忆道。
为增加供应,稳定农产品物价,各地积极落实促进农业稳产增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此外,国家还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和储备,国家进一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棉花、油菜子、大豆临时收储和重要农产品收购,并做好相关商品的储备与投放和进出口调节工作。
受益于上述措施,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喜获“8连增”,为稳定物价总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今年,国家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流通成本,取消、降低和减免了一批涉农涉企收费,包括对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等实行价格优惠政策。
为减轻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全国各省份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政府按机制临时发放价格补贴。今年以来,各地已发放200亿元以上的价格补贴。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