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中国军情>> 正文
  • 日称中国潜艇威胁被夸大 新潜艇产量出现下降

  • 时间:2011-10-21 新闻来源: 新华网
  •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0月20日文章 题:被过度宣扬的中国潜艇威胁(作者戴维·阿克斯)

    那曾是美国海军多年里遭遇的最大震惊。2006年10月26日,中国的“宋” 级攻击潜艇悄悄地在距离美国“小鹰”号航母不到9英里的地方浮出水面。这艘排水量2200吨的潜艇靠“小鹰”号很近,近到足以能用其携带的18枚自导引鱼雷对“小鹰”号发动攻击。在中国潜艇破浪而出之前,“小鹰”号航母的10多艘护卫舰艇竟无一察觉。

    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海军水下力量在当时的爆炸性增长。曾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的汉克· 麦金尼海军少将当时警告说:“中国人正在建设一支难以置信的潜艇力量,它将使美国海军很难保持在中国近海水域的海上控制优势。”

    不过在将近5年之后,麦金尼等人的警告已被证明是危言耸听。解放军海军仍然只有数目极少的核动力潜艇。“宋”级潜艇和其他短程柴油动力潜艇,仍然是中国水下力量的骨干阵容。北京的新潜艇产量出现了下降,今后几年,中国海军潜艇舰队的总体规模很可能出现萎缩。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及其在太平洋的盟友已经制定了稳定甚至扩大各自潜艇舰队规模的计划。在2006年的时候,西方观察人士曾担心太平洋地区水下力量的天平将会发生倾斜。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对的。天平确实发生了倾斜——优势重新回到了美国及其盟友那边。根据五角大楼应国会要求提交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截至2011年初,中国海军拥有“60多艘潜艇”,其中包括5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中国海军的柴油动力潜艇舰队的规模要比核潜艇舰队大得多:总共有50多艘。

    相比之下,2011年美国海军拥有53艘攻击潜艇、4艘巡航导弹潜艇,以及14艘弹道导弹潜艇,潜艇总数为71艘。

    5年前,美国分析人士曾预言,到2011年中国的潜艇数量将超过美国。

    在2006年至2011年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改变了中国海军潜艇数目的计算——并进而改变了对中国的地区抱负的计算:中国停止进口潜艇,同时缩减了国产潜艇产量;而美国海军则成功地把潜艇产量增加了一倍。

    随着俄罗斯停止出口潜艇,中国就必须自行建造所有的潜艇。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依然有赖俄罗斯的帮助。美国中央情报局曾有报告称,即使近在 2003年,“俄罗斯仍然是印度和中国海军核动力推进项目技术与装备的主要供应商”。

    从2007年起,中国就只能得到自行生产的潜艇了。这就意味着中国军工产业存在的较大局限性对海军水下力量的增强形成了制约。中国的军工产业没有俄罗斯提供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就无法运转,而且即使在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存在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即使进行最乐观的预测,中国海军也只会在未来数十年里拥有寥寥数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事实上,中国的攻击核潜艇数量可能在短期内下降,因为有3 艘古老的091型潜艇很可能会在相同数量的095型建造完成之前就退役。

    为了在远海显示实力,中国就需要核潜艇。中国并没有在大规模建造核动力攻击潜艇,这就表明中国要么并没有认真打算在全球部署实实在在的海军力量,要么就是没有能力以可行的硬件支撑宏伟的军事野心。

    一边是优先考虑反潜作战的美国大型尖端潜艇,另一边则是优先关注水面攻击且较小、较笨拙的中国潜艇。看到如此一边倒的对比,你就会明白对两国水下舰艇数量的比较——中国60多艘对美国70多艘—— 或许会造成几乎势均力敌的假象了。假如美国潜艇有能力毫发无伤地击沉中国潜艇,那么中国拥有多少艘潜艇基本上就不重要了。

    即使数量真的有意义,目前的发展趋势也对中国不利。中国的潜艇生产速度也许比得上美国,但中国的潜艇增速很可能达不到美国及其最亲密的太平洋盟友所购买潜艇数量的总和。日本正努力在现有16艘柴油动力攻击潜艇的基础上增加6艘。澳大利亚的目标是把潜艇部队的规模从6艘增加到12艘。韩国同样在努力把6艘潜艇的水下舰队规模扩大一倍。两年前,越南从俄罗斯购进了6艘“基洛”级潜艇。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美国和盟国潜艇开始服役,而中国的新增潜艇变得越来越少时,对中国水下作战力量的恐惧,以及由此引出的政策与假设,都应当被重新考虑。中国正在建造的并不是一支用于全球部署的世界级潜艇力量,它在建造的是一支以防御为主的“地区性”水下部队——而且规模小于我们原先的预计。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