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映的电影《堵车》,到今日为止刚好上映7天,但在“北上广”三市及深圳本地,影院排片已经略显寂寥。
综观影院及网络上观众对《堵车》的反响,能听到极度两极化的声音——有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说“这部电影标志着中国内地电影美学形态的变化”,有清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看不懂《堵车》的不是好学生”,也有许多网友拍砖说“疯子”“神经病”“看不懂”……
《堵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导演讲出的什么样的故事?记者日前独家连线阿年。导演对我们说:“电影给了观众联想的空间,需要静下心来体会。‘堵车’到最后的结果,不是毁灭,就是重生。”
首周票房被堵:“它的出现早了三年”
《堵车》是中国第六代导演阿年自《感光时代》后暌违十年推出的新作。杭州人阿年,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堵车》是专为现代人而拍,讲述巨大竞争压力下的内心疯狂。该片拍摄辗转昆明、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是一部被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评价为“标志着中国内地电影美学形态变化”的电影。
但《堵车》上映的档期被“堵”在9部新片之中,开局并不顺利。在10月20日的《堵车》放映表中,北京在全国排片最多,有14家影院共25场次;上海有4家影院共6场次;深圳则只有海岸影城等2家影院共2场次,很可能下周一就会下线。为何《堵车》得不到影院经理的青睐?深圳嘉禾影城对媒体称:“从纯商业角度来讲,它的类型并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商业大片,其明星号召力不足,上映档期也属影市淡季。”而在微博上,有一位影评人看过本片之后称:“它太新锐以至于显得另类,太极端而令观众无所适从,……它的出现早了三年。三年后,观众就有能力剥去它形式上花哨的外衣,看到导演到底表达了什么东西。”
在杭州首映的时候,有观众问导演:“您下一部电影打算拍什么?”阿年回答,“打算拍一部烂片,因为烂片有票房。”
《堵车》的诞生:“筹备五年,思考五年”
《堵车》的宣传关键词之一,就是“准备十年”。3000万的投资对于导演阿年来说并不是问题,那么这十年究竟花在了哪里?导演说:“前五年我一直在筹备,后五年则一直在思考。”(您在思考什么?)“我是中国的第六代导演,和王小帅他们一帮的。这几年我感觉,第六代这群人和第六代的表达方式,这些已经成为古董了。我们关注时代的方式都和现在流行电影的方式不同,但还有自己的东西要表达。那我们该怎么表达?”
很快,阿年就对这个设问句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就像马路上堵车的状态在变化一样,这个现象的内涵,还有我表达这一内涵的方式,也在变化。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一个主题:从司空见惯的堵车,上升到心灵的堵车,电影给了观众一个联想的空间,希望观众看完了能够静下来思考。”
改变电影美学?“别夸张,都是创新”
对于之前网络上热吵的“这部电影标志着中国内地电影美学形态的变化”言论,甚至有网友认为它是“横空出世”,阿年表现得很谦虚:“说‘横空出世’夸张了,那个可能是粉丝对我和演员的厚爱。不过它的美学追求确实与近年来市面上的大多数影片有所不同。”阿年又解释:“但是每一种创新都有时代基础,而且创新时时都在发生,《堵车》的新也并不突兀。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开创大片时代,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独辟蹊径走出贺岁路线,还有《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研究出了全明星模式,这些都是创新。”
这部影片有令观众混乱的视觉表现,有文艺腔的角色和舞台剧化的台词,但是导演并不认为它有什么问题:“人物的名字和它的行为模式是对应的嘛。如果你看过库布里克《发条橙子》,就能一下子了解“发条”和“橙子”二人的行为模式。再比如孙海英在片中叫“荆轲”,就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感。”(那我们做这么文艺气质的片子时,是否考虑了它的商业前景?)“在商业方面它还是挺扎实的啊,因为贩毒、追击、凶杀、爱情、阴谋、喜剧、黑色幽默这些商业元素片子里全都包含了。这部电影是把文艺和商业混搭起来了,反正现实世界本身就是混搭的。”
下一部电影:“我要打破情人节电影魔咒”
对于本片的票房前景,阿年已经把希望寄托于放长线钓大鱼:“影片第一周票房说明不了问题!《星球大战》到今天还在赚钱呢。”不过,《星战》的类型与《堵车》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可能只是一个不严密的比方吧。
谈到下一步计划,阿年慷慨地与记者分享了他的想法:“情人节电影不都是那种轻飘飘的风格吗?我要打破情人节电影的魔咒。前阵子和我熟悉的几位院线老总聊天,他们就说,情人节电影一直都是粉红粉红的,没有特浓墨重彩的,阿年你不如来做这个。我就很心痒。……新片目前已经进入筹备阶段了,故事梗概都有了,现在正在做剧本最终修改,然后等演员档期调整。”至于新片的具体剧情,阿年则卖了个关子:“剧本是根据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改编的。”
深圳晚报记者 李京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