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山西省侯马市人,国家一级演员、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199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随即考入总政歌舞团。现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山西省青联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成为我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现在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1年11月28日晚(伦敦时间),谭晶“约定:从北京到伦敦——谭晶、罗伯特·威尔斯演唱会”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拉开帷幕。当时伦敦正在罢工,尽管如此,还有是6000多人前来观看了演唱会,且座无虚席,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人提前离席。谭晶以优雅大气与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被观众誉为“东方的莎拉·布莱曼”。
早在伦敦演唱会之前,谭晶在她常去的北京一家莎莎米粉屋和记者谈起她的演唱之路,谈起妈妈在她人生道路上所起的作用。这个带着一副黑边眼镜、爽朗大方的北方姑娘,在记者面前很有些小女生的俏皮与轻松,让人很难将她与那个登上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谭晶联系在一起。说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谭晶充满感慨地先谈起了自己的母亲,她认为没有妈妈早年对她事业的铺垫,她很难有今天的顺利。
亦母亦师带着女儿成长
谭晶的母亲周丽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从小爱唱歌,长大后在山西老家曾是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六七十年代在当地小有名气,每次在市里的各大晚会上都是演唱压轴曲目的。
谭晶因此从小就浸润在父母为之营造的音乐氛围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周丽萍听到自己1岁多的女儿小谭晶居然可以哼唱《妹妹找哥泪花流》,虽然吐字不清,但音调已经能够掌握得很准。女儿有天赋!周丽萍乐了,她开始用心规划女儿的培养大计。
由于工作的原因,周丽萍夫妇经常辗转各地演出,尽管极其不方便,但周丽萍还是坚持将小谭晶带在身边。
谭晶告诉记者,“我喜欢表演,父母演出,我常让他们也给我画上妆,看他们在台前唱,我就在后台跟着节奏边唱边跳,经常唱累了就倒在道具箱上睡着了。”
谭晶自小就是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喜欢天马行空般地幻想。儿时她最喜欢别人叫她“安琪儿”,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也最爱扮演天使,让小伙伴们追逐“飞来飞去”的她。在舞台后台随着节拍亦歌亦舞的小谭晶,也无数次幻想过穿着漂亮的演出服站在舞台上,享受观众目光的聚焦与掌声的赞美。谭晶9岁那年,“知女莫若母”的周丽萍有意将女儿的幻想变成现实。在市里的一台晚会上,周丽萍牵着女儿的手初次将其领上舞台,母女俩完美配合完成了《洪湖水浪打浪》和《妈妈教我一支歌》的演唱,经久不息的掌声让谭晶第一次感到站在舞台上的荣耀,并开始对舞台恋恋不舍。
直到如今,谭晶最喜欢幻想的对象还是灰姑娘,因为“那种破茧成蝶的美是最吸引人的,也最能给人满足感的。”正是依靠着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想象能力,谭晶总是能将歌曲的感觉表现得完美、空灵,透着一股子仙气儿。每次拿到一首新歌,谭晶都会把自己想象成歌曲的创作者,想象着创作歌曲的初衷:可能是写给心上人的,也可能是为失恋而写,还可能是看到祖国山川心潮澎湃而作……这种贴近写歌者内心的想象,让谭晶总是能把歌曲中的情感更加情真意切地唱出来。
在谭晶的音乐世界里,妈妈不仅是开启其幻想之门的启蒙者,还是最重要的指导老师。周丽萍所在的文工团解散后,转到公共汽车公司工作的她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声乐后,成了当地最好的声乐老师,很多人慕名前来,其中不乏农村的穷学生骑3、4个小时的自行车到谭晶家来上课。善良的周丽萍深知求学的艰难,常常不收学生学费,还留人在家吃饭。虽然对学生们非常慈爱,但周丽萍对自己的女儿则一丝不苟,十分严格。她经常安排女儿给大家做示范,有时会因为达不到要求训斥女儿。谭晶笑着回忆:“那时常训得我流眼泪,但是流眼泪也得唱,我经常哭着把一首歌唱完。”
12岁那年,谭晶开始跟妈妈学唱歌,有一次唱《绣红旗》,谭晶唱得总是达不到母亲的要求,于是母亲就当着所有人的面严厉批评了谭晶,那时候的谭晶已经有了自尊心,觉得母亲太让自己下不来台。然而母亲还是丝毫不留情面,坚持要求小谭晶哭着唱完了一首歌。现在看来,是妈妈这种一视同仁的做法得以让谭晶在母亲的众多学生里成了佼佼者。
让女儿按既定计划走但不强制
在谭晶看来,母亲十分要强、自信、有主意。由于惜才,母亲为女儿煞费苦心。面对今日的成功,谭晶也十分体恤母亲的付出,“母亲以前是歌唱演员,文革时期没有机会读大学,也没有很好的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有很多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和遗憾。所以她的很多心愿都寄托在我身上,我就是她的化身,每次看到我在舞台上,都好像看到她自己站在舞台上一样。”
由于早年在北京进修过声乐,周丽萍也非常希望女儿能考进北京,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在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深造。16岁那年,尚读高二的谭晶在母亲的极力鼓励下参加了山西大学音乐系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特招录取。虽然是学校里年龄最小的学生,谭晶的进步却非常迅速。
经过一年的学习,谭晶以歌剧《红珊瑚》中的《海风阵阵愁煞人》曲目参加一次市里的比赛,听完女儿演唱的周丽萍说“不行,我还是觉得不甘心,我还是想让你去考中国音乐学院。”凭着对自己和对女儿的自信,周丽萍说服女儿退学重考,并陪同女儿上京考试。
“你说谁家孩子都上了大学了还要退学再考一次?对我来说我也不太愿意,可是我妈非要让我这么做。我那时候也很听话,就觉得可能妈妈说得对吧。”自小,谭晶就总是听妈妈对自己说:你将来一定要考到北京去,考上北京的大学。有了这样的灌输,再加上母亲给予的自信与勇气,17岁那年,谭晶如愿取得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如此遵从母亲的意见,让很多人误以为谭晶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恰恰相反,在她看来,“听妈妈的话并不代表没有主见。事实上,我决定接受家人为我安排的道路,正是因为我自己也喜欢它。”并且谭晶想要告诉大家:假如你真的不喜欢父母的安排,那么应该坚决拒绝;但如果只为反抗而反抗,最终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才是随大流、没主见。
谭晶能有这种成熟、独到的见解,也说明妈妈在培养女儿时并非一味地控制,相反,她也常在认同女儿的想法。周丽萍早年唱的是很地道的山西民歌,上世纪80年代初太平洋唱片公司还曾为其出版过一张以山西、陕西民歌为主的唱片。开始,热爱民歌的她也希望女儿能唱民歌,而大学时期的谭晶,虽然学的是民歌,但参加比赛时总喜欢唱流行歌曲,这在一开始是遭到母亲和老师反对的。
周丽萍害怕女儿好不容易搞好了的唱歌方法,因为一唱流行歌曲再搞偏了。她希望谭晶先把一、二年级的基础打好,之后再自由发挥。然而喜爱唱流行歌曲,并不代表谭晶没有正确的方法。事实上,谭晶对自己声音的要求非常苛刻,是一个切实的完美主义者。“我不允许自己的声音有一丁点儿听起来不舒服的东西。有时候作曲家会说,声音又高又直,唱得‘破’一点没关系。但是我自己这关我就过不去,反反复复必须唱到满意为止。”这种对演唱完美的追求,让人们听到谭晶的声音总是圆润的,给人一种舒服的享受。
正是听到女儿这样的作品,妈妈认为谭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演唱方法,而且效果很好。她对女儿说,只要能发挥出你的优势,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也不错。
女儿逐渐成熟妈妈转身成为生活参谋
成熟后的谭晶越来越有主见,与妈妈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这时候谭晶往往会选择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时候去录音,妈妈总是会告诉女儿这样处理(歌曲)、那样处理(歌曲),有了自己主意的谭晶常常不太听妈妈的意见。结果,每次录完后谭晶给母亲听,母亲总说“哎哟,这样原来也不错,挺好。”
随着在演唱事业上的不断琢磨和研究,谭晶希望能在流行歌曲与民歌的巧妙嫁接中找到一些突破。而这种突破,则体现在如何将民族歌曲演绎得更时尚一些,在谭晶看来,“将流行音乐加入民族的特色和元素,从而让民族的音乐更有时代感,这是时代的需要。”
谭晶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大家喜欢听青藏高原,那么它是民族还是流行?我觉得它是介于两者之间,是流行歌曲,但是是有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我要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怎么样让流行音乐揉入民族特色,怎么样让民族音乐加入流行元素。在这两者之间游走,让歌曲更符合现代的审美和听众的需求,更具有时代感。”
对谭晶来说,尝试新事物、有更多变的风格才是她乐意做的事情,这种想法让她更喜欢唱一些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喜欢通过自己的理解自由表达每一首歌的内容。她将一些美声的元素与流行、民族元素融和,并将这个方法用于演唱《乔家大院》的主题曲《远情》,这首歌不仅为这部年度大剧锦上添花,更让她自己再攀事业高峰。一直关注着谭晶的老乡贾樟柯导演表示:当谭晶能驾驭很时尚的歌曲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是她多元的驾驭能力,一个是传统的能力。
如同丰富多元的中国文化般,谭晶也是多面、多元的,伦敦演唱会后,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宏甚至评价她“成精了”,将她形容成被精工切割而成的钻石,每一个切面都在音乐中熠熠发光。而在音乐上极强的包容性,更是让谭晶通过唱歌将包容与合作、坚定与执着从北京一路传达到了伦敦,真正做到了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奥运精神的延伸。
随着谭晶的成长与成熟,周丽萍也不再是那个事事为女儿安排的母亲。她意识到:女儿已经成为一名成熟、出色的歌唱演员,作为老师已经不能再教授女儿更多,于是对女儿也彻底放心了。现在,妈妈更多的则是从生活上关照谭晶的健康和起居。
现在周丽萍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养生节目,看完了一定会嘱咐女儿:“你一定要多吃核桃,你一定要多吃些枣。”不仅如此,周丽萍还每天用虫草、枸杞、黄芪等中草药煮水,再给女儿灌好满满一大瓶随身携带。
2011年秋天,国际奥组委市场开发委员会海博格主席向谭晶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在北京与伦敦之间传递奥运精神、传唱中国祝福。《谭晶、罗伯特威尔斯伦敦演唱会》的举办地点——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是世界顶级音乐殿堂,许多世界著名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表演,且凡是在该音乐厅演出过的杰出艺术家都被邀请进入该音乐厅的艺术长廊。谭晶有幸成为进入英国皇家音乐厅艺术长廊的首位中国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