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必然要求和促进知识型企业的出现和升级,必然伴生知识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化和资本化,我们将其概括为知识型生产要素的智本化进程。事实上,随着知识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知识型生产要素已经客观上成为了各种生产要素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质的变迁,企业管理的哲学和科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革,从集权到分权,从生产导向到消费者导向,从机器管理到人本管理,从细密分工到流程再造,企业管理逐步走向柔性化、网络化、人性化、人本化、知识化、智本化。特别是,本世纪近10年来,知识经济掀起的前所未有的“智本化浪潮”正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也改变着企业管理形态和生态。
之于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思维,之于中国品牌和中国品牌价值,之于中国式管理哲学和中国式管理科学,在这次智本化进程中,可以说是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波。这次冲击波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力量,超技术的力量,泛信息的力量,智本化的力量。主要引擎了三个趋势,全球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全球管理模式的本真化。互联网生发的泛信息传播和核心项目产业链竞争效应,使得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产品的仓储与销售,各种资源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各种竞争和博弈变成在世界范围内团体和和团体的竞争。然而,我们认为,这次冲击波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在于,中国的企业从此必须或者只能主动地将自己的发展路径、竞争思维、管理方略、价值取向,置于一个空前开放的、国际化的复杂系统与复杂巨系统之中,去去伪存真,去融会贯通,去创新发展,去自立自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差距不仅在于技术和信息,更在于对技术和信息的智本化程度,也即对技术和信息的价值化水平。而实现智本化或价值化的直接途径就是管理。有经济学家曾指出,一样的企业、一样的设备、一样的技术、一样的资源,只要运用先进的、适合的、有效的管理,我们的产出完全可以再增加50%。所以,学习、发掘、研究、探索并应用先进的、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科学,即中国式管理哲学和中国式管理科学,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永续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多少代中国人,特别是这一代中国人的重任。
之于中国式管理哲学,我们非常尊重的中国式管理之父,研究中国管理哲学30多年的曾仕强老师以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哲学思想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核心基础。曾仕强老师预言,中国式管理是人类解决21世纪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然而,以“人性管理”为理论核心基础的中国式管理哲学与中国式管理科学毕竟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更需要在中国式管理哲学的基础上去探究适合中国人也能适合人类的,可以“文而化之”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型。实际上,中国的企业家们在借鉴、探究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工具和模型上,一直是非常努力和认真的,但绝大多数对结果的感悟却是失望的、迷茫的、错位的、无助的。经过研究和归纳,我们认为,21世纪最适合中国人也能适合人类的中国式管理工具和中国式管理模型应该是“孵化管理”。
一、美德日三国的管理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阐述孵化管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和阐述一下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特色和风格。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往往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先看美国,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国+多样性的移民国家,这是美国的最重要特征。与之相应,移民性使得美国社会在崇尚个人奋斗上突出于其他任何国家,在企业里也是如此。因此,美国的企业管理特别注重“两用”——实用和效用。任何一项技术或者措施能否被企业采纳,关键看其是否具备“两用”。所以,美国人在家里就可以上班,原因就在于只要能够完成任务,企业就不会特别在意形式。其实,这种看似松散的个人主义管理,对员工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因为它客观上为美国式的个人奋斗、个人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正是这种强烈的个人奋斗精神与管理创新的长期结合,形成了美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个人激励+实用性绩效。
再看德国,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德意志民族稳重诚实,事无巨细都体现出认真来,甚至认真二字可以说已经深入民族骨髓。这种性格体现到企业管理上来,转化成了德国人强烈的质量意识,强烈的质量意识已经成为了德国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如此使得德国的产品质量在全世界的可信度都可谓首屈一指。另外,在千方百计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的同时,德国企业对管理创新和技术研发人才的培训和深造费用也是百分之百买单,特别是在有限领域的专注与深入上,他们往往采取“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模式,因此,德国企业总是表现出非凡的独创性。德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独到之处可以归纳为:核心技术+严谨型质量。
再说说日本。日本本来是和我们的文化同宗的,但同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各有千秋。日本岛狭人多,资源匮乏,曾被认为“除了阳光和水,什么都没有”。然而,正是迫于这种压力,培养和锻炼了日本人强烈的团队意识。日本人与美国人相反,不很突出个人作用。体现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组织呈现出一种整体取胜、默契配合的状态来,从而使得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达到最高。日本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人人都是主人翁,几乎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所有工作环节的改进和提高中来。为大家舍小家,为整体舍个体,即是日本社会的价值观,也是日本企业最核心的企业文化生态。日本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是:团队意识+参与式管理。
二、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的普遍形态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也可以说,中国企业“拿来的本事”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这种表述只限于企业管理范畴。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好事,是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长期靠“拿来”或“克隆”的办法和手段来管理自己的企业的话,那就不能认为是好事。因为,这样的企业首先无法真正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说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企业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称四种模型。第一,以建国以来成立的国营企业艰难突围为代表的“探索型模式”;第二,以个体私营经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艰苦创业为典型的“作坊型模式”;第三,以中外合作、合资方式组建起来的特殊企业中外思维结合为理念的“兼容型模式”;第四,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经济体制催生出来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并生、并进为特征的“学习型模式(称为模式不一定准确,仅为说明问题)”。四种模型中,对目前中国企业管理影响最大最广的是第四种模式,这一阶段,中华大地的各类企业进入了空前的数量发展期和规模扩张期,同时也进入了空前的优胜劣汰期和效益管理期。期间,中国的各类大学空前地引进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国的出版社空前地翻译和出版西方的管理典籍,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空前地学习、复制和借鉴西方的管理模式。在这一氛围之下,企业家的深造欲求和热情,一度让各类大学和培训机构赚足了腰包。其中一个后果是,一些企业家每每学习归来,总要循着大师的教义,把原本还算运转正常的企业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狠命地折腾一顿,最后往往是越折腾越闹腾,不伦不类,损兵折将,鸡飞蛋打,人走茶凉。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西方的管理科学,毕竟还有学习后大有作为的。因为,有人学到了纲,有人悟到了要,有人理解了本,有人临摹了表。
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处于“无主题变奏”和“堵窟窿”状态,形形色色的大师们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抛出一系列理论,着书立说,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就会随之而动,企业的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生搬硬套的痕迹和东拼西凑的影子随处可见,真正起到实效管理的成套模式非常少见。
三、中国式管理科学应时应势而生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劳力经济阶段、资本经济阶段,现在则进入了知识经济阶段。劳力经济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资本经济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本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而在知识经济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占有和配置。在这一阶段,知识上升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具有了多重性特征,即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知识经济作为一个时代,是以知识为主导,以知识与载体相结合并进行智本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链式经济时代。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本、资源、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经济是建立在日益发达的、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产业之上的,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它是能够按照用户需要进行有效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所以,知识经济是更人性化的经济,是更能体现市场规律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决定了人类无论应用什么的管理科学和管理工具,最终都是在为知识的智本化服务和做支撑。由于创造知识价值的最重要生产资料是每一个自然人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那么,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首次上升为企业组织中知识和智慧的“内存”。这也预示和标志着自产业革命以来持续几百年的生产资料同劳动力分离的格局从此出现“逆转”,即作为生产资料的知识与掌握知识的劳动力的一体化。这一变化引起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结构变化,将最终从根本上改变资源配置、经济体制、国家观念和企业管理形态。
由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上升为企业组织中知识和智慧的“内存”,那么掌握和控制这个“内存”的人就成为了企业组织的灵魂和核心,甚至是主导,这类人不再是传统的管理者,也不再是白领阶层,而是企业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区别于任何有形资产的折旧、损耗,知识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不仅不会消耗,而且越使用越有价值,越激发越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因此,知识型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然而,一个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决不能只依赖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要依靠一个由多名知识型人才和具备完善的智本化系统的知识型企业组织,也可称之为学习型企业组织。架构和打造这样的企业组织,最实效和适合的手段和通路就是“孵化管理”。
孵化管理学是在“智本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型生产要素的智本化进程中,应时应势而生的基于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角度的全新的实用的复合功能型学科体系。孵化管理学分为五大孵化系统,十项具体孵化内容。全部基于应用和实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建,被业界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人类下一个最实效科学管理模型”。五大孵化系统分别为孵化项目,孵化模式,孵化团队,孵化品牌,孵化势场。中品孵化策略机构认为:这个无国界式网络大同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共享型社会和智本驱动型社会。而孵化管理学的诞生,可以使得自新文化运动之后长期缺乏自信与自尊的中国思维和中国心态在向度上走向回归,可以使得长期处于无根和断档的中国企业和品牌文化体系,特别是片段性、片面性的、非常态的管理学体系在向度上或可发生改变。
(作者:刘海铭,中国著名品牌专家,中国社科院市场学会品牌委常务理事,中品孵化策略机构顾问委员会主任、合伙人,“孵化管理学”体系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