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育儿>> 家庭教育>> 正文
  • 十年寒窗苦只是为父母?热议16岁博士要家长买房

  • 时间:2011-10-21 新闻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
  • 16岁少年博士生要家长在京全款买房引人反思

    十年寒窗苦,到头只是为父母?

    专家指出,当下教育(微博)观“很狭窄”令孩子家长都受困

    本报记者 彭薇

    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的辽宁16岁少年张炘炀,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中发飙,要求父母在北京全款给他买房。专访中,张炘炀发问:“我博士出来,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博士毕业有用吗?博士后毕业有用吗?”

    小炘炀还未成年,考虑问题不周,似乎没必要苛责,但对收入有限的父母提出过高要求,不能体谅父母,却令人心寒。其实,张炘炀身上浓缩了一代年轻人的身影,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好、个性比较自我的孩子。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今天的成才教育还缺了些什么?

    孩子说不清为什么而读书

    记者曾参加过沪上一所中学的班会课,主题就是“为了谁而读书”,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为了父母”。一名学生说:“怎么不是为了父母读书?从小到大,都是由父母决定我读什么学校,报哪个培训班,参加哪些实践活动……”所以针对大家的责问,张炘炀“很委屈”:为了父母,他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学习,如今考上了博士,要一套房又怎么了?

    不少专家指出,孩子不能好好回答“为了谁而读书”、“为了什么而读书”,值得家长反思。《少先队活动》杂志执行主编赵小华说,现在很多父母从孩子一出生起,就将成才与孩子 “捆绑”,很多父母还会无奈地说自己成了“孩奴”,从陪他上早教,到每天晚上陪做作业,到双休日陪上培训班,成了不折不扣的“陪读”家长。“其实换个角度看,家长又何尝不是‘奴孩’,将自己很多的要求强加给孩子,从生活小事到学业大事,都是父母一手操办,最终让父母的期望和理想捆绑了孩子。”

    家长围着孩子学习团团转

    正如一名网友所言:现在孩子的学习就像一张强大的网,过滤掉了很多东西,甚至将正常生活也过滤了。为了给张炘炀创造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十几年时间里,只要孩子在,他的父母从来不看电视,而且从来不在家接待客人,就怕吵着孩子学习,孩子也没什么玩伴,更谈不上业余生活。其实,这也是多数家庭存在的问题,为了孩子读书,家长们不仅将孩子、甚至连自己的生活也“过滤”了。

    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说,现在多数家长中有一个趋势,不管孩子怎么样,都要把他送到最好的学校。比如说孩子喜欢音乐,父亲却说学音乐没用,必须学数学。“将学习之外的一切都过滤了,最大的问题是牺牲了孩子的潜能和志趣。”唐盛昌认为,与其计较孩子学了多久、学了多少,不如关注他们的志趣,“志是志向,将来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内驱力;趣是兴趣,在有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往往事半功倍。”

    “为了学习,家长过滤掉自己的生活,其实让孩子失去了身边最好的榜样。”赵小华说,在家庭里,家长闲暇时刻的阅读等,都是对孩子学习最好的、无声的教育,与放弃生活选择“陪读”的家长相比,有自己理想、业余生活丰富的家长是更好的榜样,让孩子们看看父母如何追逐理想、如何为生活打拼,比简单的说教,更能感染和激励孩子。

    能让身边的人幸福才优秀

    专家指出,家长们过于注重学习而忽视孩子其他能力的教育观“很狭窄”,但也和当前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有关。

    如今社会评价成功的标准往往是考上名校、有份体面的工作,甚至在孩子工作以后,有房、有车、有职位等都成了检验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央视《对话》栏目曾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节目,主持人分别给出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等选项,考察学生的价值取向,美国学生几乎一致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多数中国学生却直奔财富和权力。这样的选择固然没有对错,但也是如今功利教育的折射。

    赵小华说,在社会看来,“聪明的孩子”很得宠,但其实与知识水平相比,一个人是否有健康心理、生存和生活能力如何、是否能与人和谐相处等,这些人格因素同样很重要。“真正优秀的孩子,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能发挥社会价值,不仅能让自己幸福,还能让身边的人幸福,这应该成为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和追求。”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