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昨日公布数据显示,前11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88.8%,11月当月支出11396.18亿元,同比增长7.5%,和年初相比额度有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有剩余11.2%的预算支出将在12月集中完成,而这尚未考虑过万亿的超收超支将导致预算完成超过100%。年底财政支出额度明显增加,除因工程等集中结算原因所致外,不能排除各级政府在年底时出现突击花钱问题。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全国财政支出的额度为88955.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362.88亿元,增长24.3%,完成预算的88.8%。此前财政部的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开始,全国财政支出的额度分别为:7570亿元、7304.45亿元、8268亿元、10809.12亿元、6949.92亿元、8076.96亿元、10018.55亿元、8079.03亿元、11396.18亿元,对比显示,全国财政支出明显呈现前低后高趋势。
“财政支出前低后高,除有其自身原因外,也能显现出相关部门在年底出现集中突击花钱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室主任张斌分析表示,一般而言,年底时大量工程款进行集中结算等正常现象,会导致后几个月财政支出额度较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支出数据来判断,年底突击花钱问题同样存在。
对年底突击花钱问题,此前财政部曾解释,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每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这样就使一些资金延后支出。
对此,张斌认为,可通过修改预算周期等方式,将预算年度调整为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这样预算批准时间不会再落后于预算执行年度,这样预算一开始,很多项目就可以启动,年底突击花钱问题可得到适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