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财经资讯>> 国内要闻>> 正文
  • 11月CPI涨4.2%创年内新低

  • 时间:2011-12-12 新闻来源: 深圳商报
  •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11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2%,为去年10月以来的新低。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7%,创23个月以来新低。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通胀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城市CPI上涨4.2%,农村上涨4.3%;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2%。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5.5%。从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变动情况看,均呈上升态势,但涨幅不一。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8.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70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8%;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3%。

      从各类商品价格环比变动看,以往拉动CPI上涨的食品,包括猪肉、鲜蛋价格均有所回落,从而带动CPI环比下降约0.27个百分点。

      据测算,1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

      统计局表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比10月份同比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影响: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11月份翘尾影响大幅减少;二是11月份蔬菜、肉禽等食品价格环比回落,由此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1%,环比下降0.7%。2011年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7%。统计局表示,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比10月份的同比涨幅分别回落2.3个和2.9个百分点,一是因为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翘尾影响大幅减少;二是因为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国内需求放缓,导致市场价格环比下降。

      同时发布的11月重要经济数据还包括,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环比增长0.91%;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1.2%,环比下降0.19%,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增速较1~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今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4%。

    专家观点

      明年CPI还将走低

      11月份CPI降至4.2%,PPI降至2.7%,这是否意味着通胀已经可控?明年的CPI是否会更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付立春对记者表示,去年11月份同期的CPI增速基数较高,而这种高增长持续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因此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的同比增速相差比较大。从现在情况来看,已没有很明显的物价上涨因素,上涨空间也比较小,未来CPI还有可能继续走低。

      独立分析师梁伟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给予的各类补贴降低了食品成本上涨的压力,但还没有稳定下来。由于明年春节在1月份,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可能导致明年1月份CPI继续走高,真正的走低将会在明年2月份以后。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发表博文称,受翘尾因素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物价将继续下行,预计12月CPI可能会降至4%以下,全年CPI可能在5.4%左右,2012年CPI可能下降到3%~3.5%区间。物价的明显回落为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的适当放松提供了条件。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易鹏在微博上表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公布11月份CPI,很有可能推动决策层将防通胀这第一要务改成保增长。这一保很有可能再次出现一个新的“4万亿”。不过这和以前投基础设施不一样,这次可能是将保障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舞台。

      付立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说,防通胀还需要继续,我国经济可以在通胀压力减少的同时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在通胀压力还没有完全结束前需要保持经济稳定,“保发展”而不是“保增长”。

    国海证券(000750)分析师范小阳对记者表示,进入1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从目前来看,通胀压力已经得到了释放,宏观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以稳定为主。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通胀压力还比较大。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