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成为跨国公司核心战略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副主任
对跨国公司而言,把研究开发布署于全球,降低成本只是原因之一。根本目的在于可以利用国外人才和知识储备,为市场开拓助力。经济的全球化和研发项目的高风险,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传统的“闭门造车”的创新模式,大力实施资本与技术密切结合的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策略,并由点状分布向网络状发展。这一策略的核心就是打破公司内部研发的“藩篱”,拥抱全球智慧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金融危机后的跨国兼并主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跨国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的主题,就是进一步强化其网络化的创新组织结构功能,集中力量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更加深入地控制世界市场。苹果公司(NASDAQ:AAPL)集中于产品研发设计,部件生产交由三星(005930.KRX)、爱普生(6724.TSE)、夏普(6753.TSE)、东芝(6502.TSE)等公司,组装则由富士康(2038.HK)等完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苹果公司的盈利不降反升,2010年第二财季营业收入大增67%。道氏化学公司(NYSE:DOW)放弃了原有的树脂原料事业,通过收购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将公司业务向着电子材料等高性能材料集中。杜邦(NYSE:DD)公司正在变身为生物技术企业,巴斯夫公司(XE:BAS)2009年收购了瑞士同行汽巴公司,获得了其擅长的高性能化工产品树脂添加剂业务。惠普公司(NYSE:HPQ)进一步强化其先进的技术研发机构——惠普实验室,由23个各具研究专长及重点的实验室组成,遍及全世界7个国家。在惠普实验室组织结构内,建立了开放创新办公室,负责加深惠普实验室与学术界、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战略协作。作为这项举措的一部分,惠普实验室将建立一种常年的创业计划,一方面可以让风险资本投资者和他们的风投公司尽早了解到惠普实验室的研究情况。同时,惠普公司将可以从中了解新兴市场趋势及潜在业务发展的机会。
今年,谷歌(NASDAQ:GOOG)以125亿美元收购美国智能手机公司摩托罗拉移动(NYSE:MMI),引发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强震。此笔交易,谷歌的最大收益就是获得了摩托罗拉移动的逾1.7万条专利和7500条申请中的专利。这些专利将使其拥有充足的“弹药”,足以击退苹果、微软(NASDAQ: MSFT)、甲骨文(NASDAQ: ORCL)以及其他公司对谷歌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攻势。收购完成后,苹果、谷歌摩托罗拉和微软诺基亚——手机业几乎成了美国人的天下,欧洲人十几年的努力成了泡影,亚洲人也被边缘化。
在医药领域同样显现出类似的特点。新药开发中,审批难度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本身技术原因使新药开发进入发展缓慢的阶段的事实,使众多医药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化。为获得新药“种子”而进行的兼并与收购以及围绕某个药品而建立企业联盟的活动将日趋活跃。辉瑞公司(NYSE:PFE)近年来开始把内部的化合物库逐渐向其他的中小型公司和研究机构开放,从而扩大相关靶点药物筛选的范围,并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默沙东制药公司加大了对其他企业临床数据和分析工具方面的支持,为其共享疾病网络预测模型的赛智生物网络(Sage Bionetworks)提供了源动力。
“人桥”理论
开放创新的潮流也引发了对创新人才深入认识的新理念。上世纪70年代斯坦福研究所将“人桥”理论成功运用于创新实践。“人桥”是在多学科项目中,将精深的专业知识与对其他专业的浓厚兴趣和天生的好奇心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人才。在多学科创新项目中,人桥既没有项目管理知识,又没有得到授权,却喜欢问其他学科的人基础性或与项目有关的问题,因此引起管理人员及其他专家的厌烦和分心。
但项目的成功与人桥的存在之间的密切关联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这也成为新兴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合成学产生的理论温床。贝尔实验室采用这一系统工程方法,将其有巨大差异的开发和市场二者融合,并使二者均获得成功。贝尔实验室雇佣了一位化学工程博士,将化学工程、经济学、人工智能等结合,得到了有利的化学反应副产品。3M公司(NYSE:MMM)在其内部实施了“干私活”政策,让雇员可以有15%的时间在其负责的专业领域之外从事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记事贴的发明就是这一政策取得成功的著名产品之一。
开放创新的关键在于
牢牢把握开放的主动权
2008 年10月13日,全球最大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投资的公司——美国高智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在北京举办中国区开业典礼。公司宣称主要针对目前中国市场存在的国际专利申请资金短缺、申请困难、专利成果转化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一个专业化、国际化的技术商业化平台,使得发明单位可以拥有更多的国际专利,节省相关专利申请和转移成本,并最终获得经济收益。其向中国的公司、学术界、个人发出了充满诱惑的邀请:不必创业,不必离开现有工作岗位,您今天的“Idea”可能通过我们转变成一项价值上亿的资产!
高智公司由因担任美国微软前首席技术官Nathan Myhrvold等4人于2000年成立,其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州的Bellevue。美国总部设有发明实验室(IV Lab),公司基金主要由微软、英特尔(NASDAQ:INTC)等大公司投资,主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购买新创意和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其核心盈利模式就是在找寻到合适的发明者后,把发明创意开发成国际发明专利并打包授权给企业,与发明者分享利润。除微软、英特尔外,其他投资者中不乏世界强势科技巨头,包括亚马逊(NASDAQ:AMZN)、苹果、思科(NASDAQ:CSCO)、eBay(NASDAQ:EBAY)、Google、诺基亚、索尼(NYSE:SNE)、雅虎(NASDAQ:YHOO)和微软。高智公司的战略,与其背后的投资巨头多年来精心实施的研发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延揽创新人才、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建立研发中心等密切配合,打响了一场资本开道,跨国公司幕后操盘,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专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役。
全球化时代,世界日益扁平化的同时,“赢者通吃”的产业竞争法则亦大行其道,处于价值链不同位势造成的国家间发展层级的差距也更加明显。开放创新本质上是国家创新系统活力的竞争。长期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本质,是主动整合全球生产要素的能力的缺乏,以致产业发展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处于为跨国公司配套的地位。创新制胜的21世纪,我们只有加快提升创新要素的整合能力,才能避免在跨国公司新一轮创新全球化战略的冲击下,使得我国长期努力形成的科技和人才积累被锁定在全球创新链的低端,减少我国公司沦为跨国公司知识生产的“配套车间”的危险。
创新无止境,改革亦永无止境。提高我国的开放创新能力,必须把内部要素的充分整合与对外开放合作加以协同推进,把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提高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等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提高政府的公共政策对日益增长的全社会创新需求的响应能力,这是我们在未来的开放创新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