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中国军情>> 正文
  • 英国伊朗冲突变“群殴” 欧洲多国撤回驻伊大使

  • 时间:2011-12-02 新闻来源: 新华网
  •   英国与伊朗的外交冲突周三演变成:了一场“群殴”,法国、德国和荷兰下令召回驻伊朗大使,挪威暂时关闭驻伊使馆,意大利、瑞典等国则召见伊朗大使要求道歉。人多势众的欧洲“同仇敌忾”,《华盛顿邮报》称:“大量撤离外交官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迹象,伊朗发现自己比以往更孤立了,几乎没有,盟友和朋友。”但在这场“外交战争” 中显得形单影只的伊朗却没把它当回事儿。12月1日从德黑兰传出的消息称,伊朗已经释放了因冲击英国使馆而被捕的学生。伊朗媒体上对与英国关系的典型说法是, “与英国的关系对伊朗毫无益处”, “人民要求中断与这个制造阴谋的国家的关系”。香港《太阳报》评论说,最近的外交冲突是伊朗向西方发出的警告信,表明伊朗不会坐以待毙,一旦美以动手,爆发的将是一场地区大战。

      伊朗踩到欧洲国家共同的红线因伊朗学生砸英国使馆引发的外交冲突,迅速扩展为欧洲多国对伊朗的集体报复。英国广播公司称,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冻结伊朗央行资产,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法国、德国和荷兰已经召回了驻德黑兰大使。挪威称已暂时关闭了驻德黑兰大使馆,意大利外长说,他们已经召见伊朗驻意大利大使要求伊朗确保意大利驻德黑兰外交官的安全。

      德国《明镜》周刊1日以“外交战争”为题报道说,英国大使馆被强攻事件有了续集:伦敦和欧洲盟友陆续撤出在伊朗的外交官。这一不寻常的过程很清楚表现出德黑兰和西方之间冰冷的关系,这种关系正走向一个新低点。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1日对《环球时报》说,虽然伊朗针对的是英国,但踩到的是欧洲国家共同的红线。丁纯认为,此事发生在欧洲地位衰落的大背景下,目前欧洲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在欧债危机中,德法对英国的表现不满意。在利比亚问题上,德国则背上了“抛弃盟友”的指责。现在是欧洲国家最需要显示团结,一致对外的时候。

      欧洲对伊朗的报复让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兴奋。《华盛顿邮报》称,在英国撤出其驻伊朗外交官,美国官员推动欧盟对伊朗采取更强硬措施之后,伊朗陷入了更加孤立的状态当中。驻德黑兰的一名西方外交官说: “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后,我们明显看到欧洲对伊朗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欧盟别无选择,只得强硬面对伊朗。”奥巴马政府的一名官员说,伊朗这次给了国际社会一个联合起来谴责它的理由。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官员认为大量撤离外交官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迹象,伊朗发现自己比以往更孤立了,在发达国家和那些传统上对伊朗友好的国家里,已找不到一个盟友。

      美国是西方对伊强硬派的代表,它已经没有驻伊使馆可以关闭,1980年之后,两国一直没有恢复外交关系。但一个有趣的插曲是,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巴克曼为显示对伊强硬,于11月 30日要求关闭(并不存在的)美国驻伊朗使馆。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巴克曼当天在一个群众集会上为英国驱赶伊朗外交官的行动欢呼,还表示,如果她是美国总统,她就将把驻伊使馆关掉。她说: “我们不会允许使馆在那里存在。”

      路透社说,事件为那些主张对伊朗采取更严厉制裁措施的欧洲政府提供了额外弹药。欧盟外长星期四在布鲁塞尔开会,商讨在欧洲范围内对伊朗的人员和实体进行制裁,而制裁名单上的名字多达180 个。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说,英国使馆遇袭后,巴黎将敦促布鲁塞尔的外交官们多考虑额外制裁措施。

      “危险的摊牌”

      “外交上的冲突只是一场前哨战,它是围绕着伊朗核计划进行的更宏大战争正在升温的又一迹象。”美国《时代》周刊。做出如此评论。文章称,欧盟成员国周四举行会议,法国和英国在推动把新的制裁目标对准伊朗的石油出口和中央银行,这等于是“卡住伊朗经济的喉咙,逼着德黑兰的领导人喊叔叔”。但文章承认,对伊朗实施新制裁的动议可能与美以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威胁一样,可以用来恐吓伊朗入。但也会吓坏许多伊朗的关键贸易伙伴,毕竟伊朗每天250万桶的石油产量对世界至关重要,威胁这部分石油出口等于是将脆弱的全球经济推向衰退。

      事实上,石油的威力让欧洲的声音并不统一。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德国和英国赞成抵制伊朗石油,但却未能在 27国间达成协议。由于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相当依赖伊朗石油,欧盟外交官说,欧盟27国外长在会议当中“将不会对德黑兰实施石油禁运制裁”。根据欧盟公布的数据,去年伊朗原油占欧盟原油总进口量的5.8%,是欧盟第五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俄罗斯、挪威、利比亚和沙特阿拉伯。

      《日本经济新闻》1日称,谴责伊朗的声音由英国扩展至整个欧洲,急速加剧了欧洲和伊朗的紧张关系。在伊朗和欧洲各国相互指责当中,各项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被提上议程,而伊朗也有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这使得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都受到影响。报道称,由于受伊朗的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原油市场开始出现动荡,而日本是伊朗石油第二大进口国,如果伊朗的石油被禁止出口,日本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这是危险的摊牌”,英国《卫报》如此评论驱逐伊朗外交官的行动。评论说,英国出于“外交自尊”把伊朗外交官驱逐出境,但这种针锋相对的驱逐对双方都不会有好处。评论说,直到现在,英国一直是迫使伊朗遵守国际规则的头头,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和其他国家往往喜欢听从英国的意见,因为与华盛顿不同,我们有大使馆,我们有监听站,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情况。但如果没有大使馆,英国将变成一个旁观者。而比失去一个大使馆、失去一个让我们得意的角色更危险的是,我们将被看成是美国人的代理。《华盛顿邮报》也说,在德黑兰核计划导致紧张之际,欧洲与伊朗双方任何一方与对方断绝关系都将是危险的选择。

      伊朗要背水一战伊朗声称要“报复”欧洲的报复。据伊朗PRESS TV电视台报道,伊朗外交部 11月30日发表声明说,英国政府驱逐所有伊朗外交官并关闭伊驻英使馆的决定是一种“消极”行为,非常“草率”,伊朗 “定会报复”。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说,伊朗重视自身国际义务,认为任何闯入外交驻地的行为均有违相关国际法规,是“不可接受的”。他强调,伊朗示威者出于愤怒冲击英国驻伊使馆,这种行为不可接受,伊朗司法部门正在处理肇事者。

      另据美联社1日报道,伊朗已经于周三晚间释放了11名攻击英国大使馆的学生,报道称,根据伊朗法律,这些学生可以被判长达3年的徒刑,但他们只被拘留了一天就获释了,显然他们从伊朗高层那里获得庇护。

      1日的伊朗媒体上有很多“满脸严肃的伊朗官员向西方发表强硬讲话”的报道。比如伊朗最高法官把西方的制裁称为 “恐吓政策”,并警告西方国家中的“交战国”要审慎行事,“伊朗民族决不会屈服于傲慢的霸权”。

      “到目前为止与英国的关系对伊朗毫无益处,因此人民要求中断与这个制造阴谋的国家的关系。” 伊朗伊斯兰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成员迈赫迪扎德的看法十分明确。他说,从事间谍活动、制造分裂并削弱伊斯兰体制是英,国政客和该国驻伊朗大使的政策。通过他的判断或许可以理解伊朗的行为动机。

      俄新社1 1月30日分析说,伊朗的行为给西方传达了一个强烈信息,表明了伊朗对可能遭受的军事打击的担心,而民族主义的因素可能促使伊朗人团结起来反抗西方。报道援引德黑兰大学教授马兰迪的话说,伊朗示威者攻击英国大使馆传递出强烈的信息,伊朗人对制裁非常愤怒,不想被这样对待。伊朗人认为英国政府想让人们受苦。他还认为,伊朗现在对与西方搞好关系失去兴趣,因为伊朗可以与其他国家和睦相处,特别是金砖国家,伊朗人逐渐意识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经济正在日渐衰退。

      德国《柏林晨邮报》以“伊朗炸弹的真实性”为题说,德黑兰的英国大使馆被强攻像一个流氓的作品,伊朗在西方强压下似乎在背水一战。

      战争离伊朗有多远?

      在外交的报复与反报复轮回中,各方的军事动作也多了起来。据法新社报道,伊朗海军已经用最新的射程为200公里的巡航导弹装备丁自己的舰队。这种国产的“卡德尔”导弹是伊朗海军最具有实力和精确度最高的一种武器,并能击中各种目标。以色列国防部导弹防御机构负责人赫尔佐格周三说,伊朗正在研制能携带核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伊朗用的是最先进的技术,它能在低空飞行。

      另据1日的德国《图片报》报道,根据德国联邦刑事局专家的调查,伊朗当局计划在美国军事打击德黑兰时袭击美国在德国境内的空军基地,干扰美军的后勤补给。德国联邦检察院已对一名同伊朗驻德国大使馆有情报联系的德国商界人士进行调查。

      德国电视1台以“迫近最后的手段” 为题说,伊朗的激烈反应表现了伊朗在西方制裁下的困境,如果伊朗和西方都无法承受更重的压力和意志,威胁将不断升级,最后的手段——战争将上演。

      美国《时代》周刊则把形势形容为一场“世界地缘政治中的小鸡游戏”:西方不断增加赌注,威胁进行经济战甚至真正的军事行动,而伊朗认为它可以承受任何来自西方和以色列的打击,并进行象征性的鸣枪警告。为了避免这场博弈升级成战争,双方都必须有台阶可下,但目前的外交并没有提供这种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社会文化室主任田德文认为,近期发生的外交冲突不会加剧战争风险。因为要采取更加强硬的军事干预需要长时间准备,估计美欧国家尚未做好这样的准备。此外,在关闭大使馆、撤离人员之后,伊朗与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经没有继续发生冲突的余地。最糟糕的结果是断交,不过双方恐怕都不在乎,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