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最高中间利润超6500%,天价常用药实为供养食利族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综合报道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了《招出来的高药价》,关注了一些地方的常用药品医院零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巨大差价。据央视记者调查,随机选取的20种药品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之间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最高的一种名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甚至高达2000%以上。
而广东省物价局昨天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根据国家现行的药品定价政策和有关规定,政府制定药品价格的范围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以及少量的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特殊药品,其他的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按照上述范围,目前纳入政府定价药品的数量约为3300多种,约占市场上流通药品的20%。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药价虚高,专家建议,应当尽快调整医院所售药品加价15%的政策管制。
调查20种常用药品中间利润超500%在11月13日播出的《招出来的高药价》节目中,记者对规格为0.3克2毫升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出厂价、中标价和医院零售价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种出厂价仅为0.6元左右的药品,在一些地方的中标价超过11元,医院的零售价都超过12元,中间利润高达2000%。
事实上这并非孤例。央视记者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发现,随机选取的20种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其中,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出厂价为每盒3.91元,而中标价为25.15元,在医院的零售价为28.92元,中间利润超过600%;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出厂价为每瓶3元钱,而中标价为24.47元,在医院的零售价为28.14元,中间利润超过800%;扬州市星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甲砜霉素胶囊,出厂价为每盒3元钱,而中标价为40.38元,在医院的零售价为46.44元,中间利润超过1400%。
而在节目播出后,多位医药行业的业内人士反映,除了节目中报道的20种药品之外,还有不少药品从出厂到销售终端的利润也都高得离谱。
据业内人士提供的上百家药厂的上万种药品的出厂价和医院零售价目录显示,一些用于治疗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零售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400%。而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纵深纵深食利族抬高药品中标价格为何药品中标价会高得如此离谱?备受社会各界质疑的药品中标价又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叫作中标价,而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
同时,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每一种药都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业内人士指出,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高的中间利润,关键在于中标价如何确定,药品中标价的制定过程是影响药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据某药厂负责人透露,整个药品投标和定价的工作并不是由药厂来运作的,而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操作。医药代表将药品报到医药公司,再由医药公司向招投标管理部门投标。这些群体形成了一种利益均沾的模式,从而导致了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潜规则”。
该药厂负责人介绍,其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而中标价高达56元,在49元的差价中,药厂也就挣1元左右,其他都进了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的腰包。
从事药品批发行业十余年的业内人士赵连璧证实了这家药厂负责人的说法:在药品中间利润分配过程中,医药代理公司、医院、医生等各个环节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标价,从而抬高中间利润,各个环节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专家建议应取消医院15%加成管制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国家出台药品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抑制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却被一些利益团体利用,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专家指出,解决药价虚高,除了要整治药品招投标中的种种乱象,还应当对药品加成政策进行调整。尽管药品加成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医院的合理利润和正常运营,但实施过程当中却往往造成医院偏爱高价药,一些治疗常见病的便宜好用的药品却进不了医院的采购目录。
据了解,目前二甲以上的公立医院必须按照中标价采购药品,购进药品后再加成15%卖给患者。因此,医院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偏爱采购中标价高的药品。以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例,假设医院从大型批发公司采购,每支仅仅需要6毛钱,按照药品加成政策加价15%,只能挣1毛钱左右,但按照中标价11元采购,可以挣1.65元,是前者的18倍。
新医改政策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也建议,应当尽快调整医院所售药品加价15%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药价虚高,让患者受益。他表示,如果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它们才可能到市场去挖掘更便宜的进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