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振荡下行,沪指最大跌幅接近20%,即使加上10月以来的反弹成果,目前累计跌幅仍超过11%。同期,在偏股型产品中,不论是公募基金还是号称追求绝对回报的阳光私募、基金专户,跌幅超过10%的比比皆是,真正为投资者赚到钱的产品屈指可数。不过,今年初试身手的对冲基金表现出了较好的对冲风险能力,绝大多数都取得了正收益,远远跑赢同期大盘和偏股型基金。
对冲“丢钱”概率更低
记者从银行、券商等渠道了解到,易方达旗下的所有对冲基金专户、国泰君安的君享套利系列全部获得正收益,最高的年化收益率已超过6%。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非限制性)今年以来的收益排名中,国泰君安的君享套利系列稳居前列,其中君享量化以3.32%的收益率居第一。其他几家机构推出的对冲专户和私募也几乎没有亏损。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对冲基金所采用的都是市场中性策略,即通过股指期货将市场的风险对冲掉,然后再通过一些量化措施获取超额收益。由于市场风险不再存在,所以对冲基金的收益曲线比起普通偏股型基金的要平滑得多。在今年三季度的暴跌中,像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所管理的两只基金净值都出现了10%左右的下滑,但对冲基金的净值回撤幅度非常小,一般不到3%。
国泰君安君享量化的投资经理李玉刚在三季度中对此解释说,其管理的产品已经将股市大盘下跌的风险给剥离出来,但是也并非是完全无风险,像三季度净值的小幅回撤,主要原因就是市场受到欧债危机的突然袭击,各种alpha策略在行情剧变下表现都不是很好,基本都处于波动区域,净值小幅波动也是在所难免。易方达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冲基金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但“丢钱”的概率更低。
资金成本高制约收益
虽然今年以来对冲基金的表现不错,但对冲基金的发展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快。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泰君安有7只对冲产品,易方达基金在同业中推进算比较快的,据了解,有6只左右的对冲专户,国投瑞银大概有3只对冲专户,博时、南方等也在专户业务中推出过对冲基金。但一些原计划推广这一产品的机构今年以来在这一方面没有作为,一些原来设计了较多产品的后来也暂停了一些计划。
究其原因,仍与对冲基金今年的收益有关。因为就目前的情况看,对冲基金的收益率并不比国债更高,“虽然没亏钱,但赚不到钱,客户就不买账”。有基金公司人士这样表示。
“A股市场的机会很多,我们之前定的预期收益率是10%-15%,有50%的概率可以达到目标。但实际上,由于工具、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资金成本太高,有些交易没法做。像期现套利,收益只有一两个点,但今年资金紧张,融资成本至少在8%以上,根本就没法做。”某基金公司高层告诉记者。
另一位从事对冲基金管理的人士表示,现在对冲基金的杠杆有限,“参与股指期货的话,交易所规定的以及内部出于风控目的而要求的保证金合起来要占25%左右,杠杆最大只有0.75倍”。而杠杆是提高对冲基金收益的重要的放大器。
所幸的是,10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管理办法,将成立证券金融公司,为目前的融资融券业务引入来自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公募基金等机构的证券和资金,将会明显降低对冲成本,届时,对冲基金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对话
易方达基金刘震:对冲可降低亏损概率
就国内对冲基金发展现状及前景等问题,新快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易方达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
用做空机制对冲风险
新快报:在成熟市场上,对冲基金快速发展,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在国内才刚起步不久,您曾说对冲基金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投资品,怎么样看它的性价比?
刘震: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对冲基金,它有四个基本特征:私募、业绩提成、对冲和杠杆。前两者,私募和专户都具备。在资本市场上,一次赚钱并不难,难的是持续稳定地赚钱。如果没有对冲,丢钱的概率比较大。我们通过市场中性策略,对冲掉市场风险,就可以获得有较高投资性价比(收益/风险的比值)、亏损概率较低的绝对收益,也是投资者所追求的持续稳健的收益。
在海外,对冲基金的客户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在国内,高净值客户和机构(例如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等)同样也有追求绝对回报的需求,但像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等此类机构投资者暂时还不能投资对冲专户。
新快报:对冲基金在对冲风险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博取高收益的机会?
刘震:投资是以风险换收益的过程,如果博取高收益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为代价,亏损的概率较大,投资确定性较低,那未必是好的投资。在现代金融理论里,评价一个投资的好坏和投资经理的能力的核心,是收益与风险的比值,也就是投资性价比。
很多高净值人群不是不愿意赚市场的收益,而是不愿意承担市场较高的风险。作为新兴市场,中国A股市场的预期年化收益约15%,年化波动率约25%,投资性价比约0.6,波动比较高,风险比较大,算不上“持续稳健”。其实即使是成熟市场,例如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投资性价比也只有0.5左右,也不是“持续稳健”。
高净值人群比起中小投资者有更强的避险意识,追求的是无论市场涨落都有比较确定的绝对收益。对冲基金通过做空机制(股指期货,融券等)对冲市场风险,利用对冲套利策略积极发现和捕捉因市场波动及定价不有效性带来的价差机会,获取的是与市场收益基本无关的绝对收益,目的就是提高投资性价比,降低亏损概率。
期现套利空间收窄
新快报:现在国内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主要有哪些,适用情况如何?
刘震:目前我们采用的对冲策略大致分为三类:统计套利、事件驱动和高频交易。每类包含多种策略,将根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和策略预期进行选择。
投资者比较熟悉的一种套利策略是期货现货套利,但随着加入者的增加,套利的机会和空间在收窄。其实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尚不是非常成熟,表现在波动大,定价无效性高,所以提供了较多套利机会,套利空间也比较大。我们常用的统计套利策略是一种量化投资策略,利用多因子模型分析发现市场定价规律,并通过多空投资组合捕捉其定价偏差。事件驱动策略的机会也很多,是我们比较看好的一类策略。还有高频交易策略,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基金专户可以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后,前景值得期待。
在中国,会运作对冲基金的人还不是太多,因此对冲策略的盈利机会还比较多。
新快报:现在有些量化基金也在运用多因子模型。
刘震:对冲基金专户与公募的量化基金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异的。公募基金是相对收益产品,追求的是超越投资标的的超额收益。公募基金投资门槛较低,流动性好,管理费率较低,但因法规限制无法对冲市场风险。对冲基金专户的投资门槛较高,流动性有一定限制,管理费率较高,但投资限制较少,投资策略灵活,可以采用市场中性的对冲套利策略,追求较为持续、稳健的绝对收益。
资金和交易费用偏高
新快报:今年初对冲基金专户开始正式下单运作,据我们了解,几家公司的对冲专户在风险控制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在今年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保证了本金不受损失。不过,就现有的回报水平看,一些对冲专户并不比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高。这是什么原因?
刘震:这主要是由于资金成本、交易费用较高,杠杆暂时提不上去,收益放大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的对冲工具主要是股指期货。根据交易所规定以及公司内部出于风控目的的要求,对放大的杠杆比例都有相当严格的限制。至于融券,成本达到9%,使用者很少。而国外融券的成本只有0.5%,而且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投资者还可以获得交易所一定费用的返还。
新快报:那转融通推出后,对冲基金在杠杆放大方面是否有进一步的空间?
刘震:如果未来的融券成本能下降到4.5%或者更低,那么对冲基金就可以把杠杆提高到1.5倍至2倍。在收益风险比值不变的情况下,杠杆提高,收益自然会放大。我们今年成立了国内基金业首个对冲策略研发中心,尝试将多重对冲策略应用到专户产品上。就今年的运作情况看,对冲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体现。不过,国内对冲基金的运作时间较短,对冲工具也相对有限,因而,我们相信这类产品在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