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选过的灰黑色矿石碎渣堆积成山,隔绝了一切生命和生机,而选矿产生的泥浆废水随意倾泻,不仅水量巨大,而且同样隔绝着一切生命和生机,可以说,每一座选矿厂的存在,周边就会形成将近两三平方公里的生态绝地。而在山西北部的天镇县,却存在着这样的工艺简单设备粗糙的选矿厂有一百八十多家,一百八十多座选矿渣山和一百八十多个尾矿库,造就出了一百八十多个生态绝地。且骇人听闻的是,这些厂子中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没有最起码的环评批复等手续,是标准的“黑工厂”。坐落在该县米薪关镇的张华选厂,就是这样一家手续并不完备的选矿企业,这家选厂没有自建的尾矿库设施,其排污口,是在流过该厂附近的一条河的河岸边上,三个黑色的橡胶管,一刻不停地喷泄着浑浊的泥浆,形成的冲击带不仅覆盖了河床,而且彻底堵塞了河道,既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生态危机,又造成了严重的防汛隐患。
尾矿库遍地开花 山川大地变了色
2011年12月12日上午,《中国环境观察》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天镇县境内,发现该县米薪关镇的张辛窑村,有一条河道紧挨着通往河北省阳源县的公路,在公路的西侧,河道内满是堆积沉淀的淤泥和泥沙,而不远处的河岸边上,却有三根黑色的橡胶管,管口超天,正在喷泄着汹涌的泥浆。“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单位,为什么会这样明目张胆的排污”,随后,《中国环境观察》走到了近前,发现一家选矿厂正在生产,而喷泄到河道里的浑浊泥浆,正是该选矿厂的生产废水。《中国环境观察》以买铁粉的名义,进入到了张华选矿厂,这个占地约几十亩,且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矿石原料选场,厂房极为简陋,只是几间活动板房,生产设施更为简单,仅一台破碎机露天安置在南面,转动的皮带表明正在生产状态。按照国家对选矿厂建设的严格规定,上马这样的项目,应该先设计出尾矿库的建设方案,提交安监部门审核通过后,根据选址对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然后到相对应的环保审批部门进行环评批复,可以说,国家对选矿企业的建设,准入门槛要高于其它行业,对尾矿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也相当之高,。但在张华选厂,《中国环境观察》没有发现一点该厂尾矿库的痕迹,从厂房南面围墙伸到河岸上的三根黑色橡胶管,喷吐出的灰褐色污水,也似乎表明,这家选厂早已把河道当成了自己家的尾矿库。按照国家环保相关要求,尾矿库的酸洗废水是坚决不允许外排,而在天镇县,这一现象是那么极为普通。接着在张辛窑村,发现了另外四、五家的选矿企业,这些选场的共同点是,生产工艺和设施都极其简单粗糙,生产过程都是在露天作业,选矿废水都是就近随意排放,弥漫横流,只有一家盛斌选厂,在厂区的北面用矿石碎渣堆成一个简易的尾矿库,并且没有固定堤坝,深褐色的选矿废水从一根直径有五六十公分的黑色橡胶管中喷涌而出,并顺势弥漫到了远处。
当日下午,又相继在该县南部的赵家村等乡镇,发现了多处大大小小的选矿企业,这些选厂随意倾倒的生产废渣和胡乱排放的尾矿泥浆,都给所在地的周边生态造成了难以描述的破坏和戕害。
选矿废水污染肆虐 环保局熟视无睹
2011年10月13日上午,《中国环境观察》来到了天镇县环保局,《中国环境观察》向分管监察的副局长马强介绍了所看到的张华选厂选矿废水随意排往河道,以及众多的选矿都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后,希望这位马局长能够带领监察大队的相关人员,履行一下监管的职责,到张辛窑村现场查看,遗憾的是,这位马局长直接拒绝了去了解这些污染企业的污染行为。“我们有监察队员专门负责张辛窑一代的选矿企业污染问题的巡查,但这个人今天请病假了,不在局里”,这位马局长说,在《中国环境观察》继续提出,选矿厂将生产废水直接排放,明显属环保局的职责范畴后,这位马局长故以“那些废水里也没有有毒元素”为由,为污染企业开脱。只要不含有毒元素,废水就可以随心所愿胡排乱放,这位环保局长的逻辑,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巨量的酸洗重金属废水在这样环保监管理念下,流进了河道沟渠,乡村田野,污染了土壤环境,也污染了地下水源。看着污染行为放任自流,天镇县环保局的相关人员则视若罔闻,甚至不懂尾矿废水污染的严重性。那么,这些选矿企业的建设手续是否规范合法呢?马副局长没有讳言:“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全县全部的选矿厂一共是一百八十三家,其中有环评批复的是十几家,通过验收的更是聊聊无几,就尾矿库的建设来说,也只有几家有单设的尾矿库,大部分是像你们说的,排到了附近的河里或者沟里。”马副局长还特意言明,《中国环境观察》所到过的盛斌选厂,就建有专门的尾矿库,但以《中国环境观察》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情形来看,那个尾矿库的建设也极为粗糙,只是生产废渣依托地形围起来的一个大土坑,连堤坝都没有加固成形,海量的尾矿废水悬浮在高处,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而就是这样条件的尾矿库,在选矿企业里还是珍稀般的存在,这些选矿企业的胡乱建设和混乱管理,由此可见一斑。推行“一费制”收钱牟利 政府涉嫌纵容保护
调查中《中国环境观察》了解到,天镇县出现如此众多的选矿企业,与该县两年前所出台的一项大规模的荒山拍卖的政策有关。2009年前后,天镇县以招商引资的名义,政府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荒山拍卖活动,吸引了包括河北、河南、安徽和福建等地的客商前来投资竟买,“实际上,名义上是荒山开发生态治理,但是,卖的人清楚,买的人也更清楚,双方瞄准的就是天镇县独有的铁矿资源”,一位本地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环境观察》,买到了荒山的人,就会马上开矿建厂,于是,众多的选矿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起,声势浩大的生态治理活动最终演变成了现在这样的生态浩劫。但这些仓促上马开工的选矿企业,与山西省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煤窑”蜂拥而上的情形相类似,不仅工艺落后设施粗糙,造成了对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极度浪费,而且,低级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相同的环境灾难和生态危机。以张华选厂为例,尾矿废水淤积的泥沙堆满了三、四米高的河床,不仅整条河道受到了污染,而且河流下游的居民和耕地,将面临汛期河道水位上涨而被淹的威胁。
而为了对抗国家对选矿企业上马的严格控制,天镇县还别出心裁,成立了一个“一费制”管理委员会,以用电量的多少为指标,向这些所有的选矿企业收取管理费。这种收费的形式,客观上将所有的选矿企业,无论手续完备与否,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统统划在了一个起跑线上,形成了对大量的非法建设的选矿厂的制度性保护。就在2011年的3月份,山西省政府为了吸取襄汾特大尾矿库事故的教训,还专门组织了针对选矿企业和尾矿库建设的专项检查,真不知道,以天镇县这样的百分之九十的选矿企业没有环评,以及百分之九十五的选矿企业没有建立尾矿库的实际情况,是怎样迎接专项检查团并顺利过关的,内中缘由,似乎很值得人探究。截至《中国环境观察》离开天镇,众多选矿厂的非法生产活动仍在进行,污染现象也在依旧持续,而究竟这样的生态破坏和荼毒活动将持续到何时,还会有多少的生态绝地在该县继续酝酿成型,对此,《中国环境观察》也将继续予以高度关注。(编辑:陈文俊 秦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