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北京CBD某写字楼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移民(微博)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鸡飞蛋打”情况的讨论。
来自美国一家移民公司的代表说,只要移民投入50万美元,就可以与该公司一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移民占41%的股份。在美合资方会全盘负责公司的运营,作为股东的这位移民不用亲自参与合资公司管理,只需要耐心等上两年。从第三年始,这家合资公司开始给投资者分红,该年就可返还12万美元。最重要的是,投资者的全家就可拿到“绿卡”。
当天,前来听讲的人挤满了狭小的会议室。移民公司的人在陈述了这个项目的种种利好之后,郑重强调,“我们为移民做的是鸡不飞、蛋不打的事。”
话音刚落,有听众大声说,“我们不关心能不能给红利,关心的是能不能拿到绿卡,怕就怕到时鸡也飞了,蛋也破了。”
持续了近3个小时的宣讲后,人们最终带着一些疑虑逐渐散去。能否拿到“绿卡”成为这些准移民者最为关心的事情。
谁在花50万美元“买”美国绿卡
投资移民受欢迎
自从1990年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投资移民以来,这种主要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到美国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的移民方式,已经过了20个年头。
被业界统称为EB-5的这种投资移民,其精神是,外国投资者需要在美国境内投资100万美元创建一个商业性公司,并创造10个直接就业机会。在美国经济受益的情况下,该投资者以及配偶和21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将可获得二年期限的“条件式绿卡”。
两年期满后,如果该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所创造的10个就业机会仍然存在,那么投资者可申请将条件解除,全家换取永久性美国绿卡。
1993年投资移民法规中又特别增设了“区域中心试验方案”,并把投资额度从100美元降到了50美元。
而在10年后,美国进一步放宽限制,要求投资50万美元后,直接或者间接创造10个就业机会即可。近年来,出于美国经济再发展的需要,该法案到期后延期到2012年9月30日。
九成属投资移民
正是在外部政策逐渐放松的现实面前,国内的投资类移民出现“井喷”。
景鸿咨询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景鸿曾称,“2000年以前,是九成技术移民、一成投资移民;2000年以后,情况转变为九成投资移民、一成技术移民。”
移民专家张跃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2002年的时候我国才出台了关于移民的相关规定,2005年的时候还是以技术移民为主,而最近两年出去的主要是投资移民。
记者以投资移民的身份,暗访了北京数家移民服务机构。某移民公司的负责人说,现在基本不做技术移民,全部是投资移民。该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客群的主体是企业的法人、重要的股东等,每年公司做的投资移民在200人左右。其条件是,资产1000万元以上,有公司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想移民的人要证明自己财产的来源一定具有合法性。
记者在某移民公司的内部资料上看到,投资移民的成功案例中,有某建筑集团的副总、某房地产公司的高管,亦有某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等。
不为投资为身份
美国一家移民公司的负责人援引美国移民局官员的话说,投资移民在国外进行的投资有75%的风险性,没有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
北京某移民公司负责人认为,这种风险性主要指的是在投资过程中若遇到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况,无法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和营业额,或者项目顺利完成时,需要追加投资,造成移民期限推延甚至申请不成功。
但大量投资移民仍趋之若鹜,根据侨外集团北京公司的总经理白小天的说法,“申请人之所以选择到美国投资,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投资,主要的目的是要得到美国的绿卡。”
在6日进行的移民宣讲会上,一位准备移民的听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我根本不在乎未来50万美元的收益会怎样,先移过去再说。”
自11月12日开始,这家移民公司准备到宁波、义乌进行移民宣讲,此次活动的负责人说,这两个地方现在是移民的重点。在11月中下旬,他们还将在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以及宁夏银川进行宣传,“这些地方同样是业务拓展的核心。”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东方杰圣咨询公司总裁齐立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投资移民的重点并非投资,而是身份的转换,这些投资类的移民或者企业家到国外换了身份之后,事业重心其实还是在国内。
他说,“(企业家)所经营的内容和模式没有因为移民而发生改变,中国作为巨大的市场,对于企业家的吸引力和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其他国家所能比拟的。”
齐立新进一步指出,“在投资移民过程中,不可能将财富全盘转移出去,这些财富包括工厂、设备、资源等,真正转移出去的也许不是财富,而是他所拿到的现金这种财产。”